close

兒子從四個月開始就發現有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,新手媽咪我為了兒子的過敏真的是疲於奔命,帶他去看醫生,高雄的醫生說要長期服用抗組織胺的藥水,一直相信藥其實都是一種毒的我,實在不想讓兒子長期服藥,不斷google的結果找到了黃瑽寧醫師,於是立馬北上,黃醫師開了三種藥膏,要我讓兒子保持涼爽,即使是冬天也要用30度左右的溫水洗澡,一個星期左右,皮膚開始好轉,黃醫師也說要到再大一點,也就是兩三歲的時候,狀況才會慢慢好起來。

造成過敏的元兇:食品添加物
除了用藥之外,黃醫師也告訴我,食品添加物才是最大的過敏原,而正在餵母奶的媽媽也要避掉這些,所有的零食或食品都不能吃,也就是,天然的食物最好。媽媽和兒子從此開始了與過敏奮戰的日子,也開始了買東西都會仔細看成分的習慣。是說,市售的食品,就連嬰兒食品的添加物都好多好多啊!拜託大家能自己做就自己做,沒有時間也請不要亂買市售的食物給寶寶啊!

以下文章出自黃瑽寧醫師2014全新著作《從現在開始,帶孩子遠離過敏》:

「過敏」是什麼?即便我們天天掛在嘴裡,但真要解釋起來,恐怕大部分的人都說不清楚。

過敏並不是一個單一的疾病。異位性皮膚炎,氣喘病,慢性鼻炎,蕁麻疹,濕疹,這些疾病都可以算是「過敏性疾病」,但形成的原因,處理的方式,皆有不同。

有些過敏性疾病會早發生,有些會晚發生;有些疾病一輩子只會發生一次,但也有終身不癒的過敏。有人說太乾淨的環境會誘發過敏,但又有人說感染會導致過敏,所以要注意衛生,種種互相矛盾的說法,通通在網路上可以搜尋的到,真是令人困擾極了!

這一切迷糊帳的根源,就是因為沒有人能夠好好的解釋,所謂的「過敏體質」,究竟是從哪裡來,又從哪裡消失。在這第一章的第一節,讓我用一個簡單的比喻,來解釋「過敏體質」是怎麼來的。

我認為所謂過敏體質的形成,可以比喻對孩子「免疫系統的教養」出了問題。當過敏症狀產生的時候,絕對不會是某一天某一時刻突然發生,而是身體免疫系統長期的「教養」偏差,累積各種不利的因素,一點一滴,慢慢堆積起來的結果。

想想看一個孩子教養的過程,有哪些影響的因素,會讓孩子漸漸學壞呢?比如說:
遺傳不良的氣質
安全感不足
被過度保護
失敗的家庭教育
叛逆期的處理

舉個極端的例子,如果有位孩子的父親本身有暴力傾向(遺傳不佳),三歲前又被丟到非法的托嬰中心無人理會(沒有建立安全感),後來雖然被媽媽接回家,卻矯枉過正,完全不給孩子學習獨立的機會(過度保護),加上整天都在看打打殺殺的卡通(不良環境),最後夫妻大吵離婚(家庭破裂)。我想,若是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,其個性不走向偏鋒,恐怕很難。

故事講完了,接著我們來看看教養和過敏,有什麼相似點;有哪些因素,會讓孩子誘發過敏性疾病呢?

各位現在應該了解我的意思了。剛剛教養的故事若是換成過敏體質,可以這麼編寫:爸爸媽媽如果都擁有過敏基因(遺傳不佳),生下的孩子在三歲前,是既吃零食又吸二手菸(化學物質破壞免疫系統的穩定),然後整天住在舊公寓裡,都沒有出去外面接觸大自然(過度保護),家中充滿了塵蟎和黴菌(過敏原的不良環境),最後什麼過敏疾病都上身,也是必然的事。至於青春期之後,這孩子也可能因為課業壓力,工作壓力,睡眠不足等等,造成免疫力混亂(後天失調),過敏症狀還會再復發。

明白了這段複雜的因果關係,如今大家應該可以理解,為什麼網路上有些文章說「養小孩太乾淨會導致過敏」,另一篇又說「家裡太髒亂、塵蟎多,會造成過敏」,其實這都是瞎子摸象,以管窺天,無法見識到過敏疾病的全貌。

教養和過敏,真的很相似。被過度保護的孩子,會變成問題兒;但被恣意放縱的孩子,最後也會變成問題兒。同樣的,過度無菌式的嬰幼兒照護,會讓孩子變過敏兒;但放任孩子大量接觸塵蟎和黴菌,結果還是變成過敏兒。我會在接下來的文章中,不斷的使用這樣的概念,請大家一定要記住喔!

上述所謂的過敏兒,基本上指的是慢性的氣喘、過敏性鼻炎與異位性皮膚炎等等體質。至於急性蕁麻疹、急性濕疹、接觸性皮膚炎、蚊蟲叮咬、和藥物過敏等等,又屬於哪一種類型呢?我將這些疾病歸類為「偶發的過敏事件」,只要未來避免可能的過敏原,理論上就不會再發作。若是也要比喻為教養的環境,就好像孩子暫時被班上的壞同學罷凌,雖然心靈會小小受創,但只要離開那個環境就沒事了。(這種急性的過敏,我會在第??章分別介紹)從下一篇開始,我們先從什麼是過敏原開始,一一來解說與預防吧!

為什麼抽血檢驗不能驗這些「過敏原」?

很多人聽說家中有人吸菸會造成過敏,於是帶著孩子來醫院,希望抽血驗一下,知道孩子有沒有「香煙過敏」,順便警告一下爸爸趕快戒煙。到了我的門診,我跟家長說:「沒有香煙過敏這種抽血檢驗啦!」

大家不覺得奇怪,為什麼抽血不能驗香煙過敏、冰水過敏和空氣汙染過敏呢?原來這些東西雖然跟過敏疾病都有關係,但卻不是「過敏原」。

有三種物質和過敏疾病有關,請大家一定要記住,分別為:
1. 過敏原。
2. 內在誘導物。
3. 外來刺激物。

所謂的過敏原,就是當你接觸到這些物質的時候,如果身體對這個東西排斥、不喜歡,並且選擇過敏的方式把它趕走,那麼很快就會產生過敏的症狀。趕走討厭的過敏原有很多種方式,比如說:打噴嚏(過敏性鼻炎)、咳嗽(氣喘),血便(腸胃道過敏)、出疹子(過敏性濕疹、蕁麻疹、水腫)等等,而且即便把過敏原移除了,身體還會繼續生氣、抗議,症狀可以持續好幾天不消失。這些過敏原大部分是蛋白質,所以我們可以利用抽血的方式,或者皮膚測試的方式,了解身體對這些「蛋白質類的過敏原」,是否會產生反應。

內在誘導物則不同,它們引起過敏的段數更高,是從「過敏基因」的層面下手破壞。比如說,當一個孩子吸入二手菸,燃燒香煙裡面的有毒物質會直接進入血液,進而打開「過敏基因」的開關,讓身體的過敏機器因此轟隆轟隆的啟動。除了香煙之外,內在誘導物還包括塑化劑、零食和飲料裡面的色素、食品添加物、速食裡的反式脂肪,以及各種空氣汙染物質。這些內在誘導物的影響力,比過敏原還早開始(懷孕期),而且造成的傷害更長久(毒害甚至可達三代),比過敏原還可怕,也更難纏!

最後所謂的外來刺激物,指的是像乾冷空氣、喝冰水、洗熱水澡、震動、和抓痕等等。大家都知道氣喘的孩子,最怕吸到乾冷的空氣,一吸入可能就會發作;而皮膚過敏的人,用指甲輕輕刮一下皮膚,會產生一條明顯的蕁麻疹凸起,這些都是外來刺激物引起過敏發作的例子。然而外來刺激物(乾、冷、刮)並不會造成永久的傷害,更不可能殃及後代,所以當過敏體質被控制住之後,這些乾、冷、刮等等刺激,是可以不再造成症狀發作的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杰媽咪 的頭像
    杰媽咪

    懶媽咪 Lazy Mom's Wonderland

    杰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